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測試儀的溫度控制措施
更新時間:2018-03-26 點擊次數:1364次
在施工過程中,為保證錨體不出現溫度裂縫,主要對商品混凝土拌和、運輸、澆筑、振搗、通水、養(yǎng)護、保溫等各個過程進行有效控制,特別對商品混凝土的分塊、分層、澆筑溫度、澆筑間歇時間、通冷卻水等進行嚴格控制。下面詳細談利用
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測試儀針對大體積商品混凝土的溫度控制措施。
每次商品混凝土澆筑前,試驗室應量測水泥、骨料、水的溫度,專人記錄,計算出機溫度,并估算澆筑溫度:
當澆筑溫度過控制標準時,采取以下措施:
(1)商品混凝土澆筑在夜間進行;
(2)砂、碎石材料采取搭設遮陽棚,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骨料,采用碎冰、液化氮冷卻骨料、冷水拌和來控制商品混凝土的入倉溫度。
(3)水泥入場溫度不應過50℃,否則應采取措施,如水泥進場后放置一段時間,利用制冷設備采取降低水泥溫度;
(4)當氣溫高于入倉溫度時,提高澆筑強度,盡量縮短商品混凝土運輸時間和暴曬時間;
(5)在商品混凝土輸送泵管道上用濕麻袋覆蓋遮陽,并經常灑水降溫;
(6)夏季商品混凝土的澆筑溫度控制在30 ℃以下,秋季商品混凝土的澆筑溫度控制在25 ℃以下,冬季商品混凝土的澆筑溫度控制在15 ℃以下且表面與內部溫差不能太大。
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測試儀有5種工作模式:
單機工作模式(M1)
主從工作模式(M2)
433M中繼工作模式(M3)
GPRS中繼工作模式(M4)
記錄儀工作模式(M5)
能適合多種工況的測溫需求
1.控制商品混凝土澆筑間歇期、商品混凝土塊分層厚度
每層商品混凝土澆筑間歇時間應控制在6天左右,zui長不能過9天。為降低老商品混凝土的約束,要做到薄層、短間歇、連續(xù)施工。
2. 埋設冷卻水管
(1)冷卻水管位置
根據商品混凝土內部溫度分布特征,宜在每層商品混凝土中埋設一層冷卻水管,冷卻水管為φ48×3.5的電焊鋼管,其水平間距為0.90m。為保證降溫效果,按照每200m長以內冷卻水管設置進出口一個,進(出)水口分別與帶有水閥的進(出)水支管和桿管相連,冷卻水經過水泵壓入冷卻水管,而后自流進入冷卻水箱,形成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。錨碇按照分區(qū)原則組成獨立的冷卻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,每個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配備1臺多級離心泵和1個水箱。
(2)冷卻水管的使用及控制
①冷卻水管使用前進行壓水試驗,防止管道漏水、堵塞。
②冷卻水的進出水溫度:嚴格控制進出水溫度,在保證冷卻水管進水溫度與商品混凝土內部zui高溫度之差不過30℃ ,盡量使進水溫度zui低。冷卻水的進出水溫度在夏季控制在20°C左右,冬季控制在15°C左右,且應在溫控結果指導下進行。商品混凝土在澆筑到各層冷卻水管標高后開始通水,各層商品混凝土峰值過后即停止通水,為防止上層商品混凝土澆筑后下層商品混凝土溫度的回升,采取二次通水冷卻,通水時間根據測量結果確定,并結合現場的溫控結果隨時調整。
③冷卻水的進出流量:保證有足夠的通水流量,冷卻水的流量按設計要求控制在15L/min。為了保證砼內部均勻降溫,水流方向應每天改變一次。
④封堵:待通水冷卻全部結束后,應采用同強度的水泥砂漿封堵冷卻管。
3.內部與外表溫差控制
商品混凝土在降溫階段如氣溫較低或突遇寒潮,內表溫差大于25℃,對錨體大積商品混凝土進行保溫養(yǎng)護。商品混凝土初凝后,商品混凝土頂面覆蓋1——2層麻袋或土工布進行保溫養(yǎng)護;模板和保溫層,在商品混凝土表面采用土工布、薄膜覆蓋,使其慢慢冷卻。